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通知,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。通知要求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闻道资本,突出“一老一小”,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、宜游宜购、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。(据央视网9月21日报道)
一刻钟便民生活圈,以步行15分钟左右为半径,精准“圈”住了柴米油盐、养老育幼的民生所需。它折射出城市治理的精细度,也散发着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温度。
事实上,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探索早已起步。截至2025年7月底,全国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,涉及养老、家政、餐饮、零售等商业网点150.3万个,为居民生活织就了一张“便利网”。此次扩围升级,更凸显政策的温度与精度。一方面,便民生活圈将覆盖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,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基层,惠及人群更广;另一方面,便民生活圈建设聚焦“一老一小”需求,重点建设养老服务和育幼服务业态,让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都能在“圈”内得到回应。这种扩范围与提质量的双向发力,让便民服务从“有”向“优”进阶,也让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。
便民生活圈,本质是服务圈,核心是便利群众。服务是否便民,不取决于“圈”内堆叠了多少商业网点、服务项目,关键在于服务是否切中居民所需。因此,便民生活圈建设不能搞相关部门的“一厢情愿”,而要坚持问需于民,以居民满意度为标尺,让更多解决居民“急难愁盼”的服务加快入“圈”。同时,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也关乎城市空间“微更新”,既要善于利用城市边角“见缝插针”,让闲置空间变身便民站点,也要善于重组升级低效场所,让有限的城市空间释放更多服务潜能。
便民生活圈的扩围升级之路,正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当越来越多社区超越“只住人”的单一功能,变为“啥都有”的多元生活空间,当各年龄阶段居民都能在“一刻钟”里满足所需,城市的发展红利,便化为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,化为人们触手可及的幸福。(王艺)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